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九三风采 > 社员风采

一方舞台,明眸善睐

时间: 2020-04-24 阅读次数: 字体: [ ]

  与舞台朝夕相伴十二载,持守着一片不被惊扰的小千世界。她叫何婷婷,是南通市通州歌舞团(通剧团)青年演员。
  一、不为彼岸,只为海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表情和声音,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气质与品位,承载着方言乡音的戏曲则成为了民众情感的隐形慰藉,通剧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2008年,“通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何婷婷考进了南通市通州歌舞团(通剧团),正式开启了她的舞台人生。
  在学校,她是出了名的戏痴,在团里,她坚持大小演出都要来几句越剧清唱,深受百姓的喜爱和赞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单演出就有两百余场,2012年以前,每年有两百场左右的送戏下乡活动,虽是白天的场次,但确是一天四场的高强度工作,2013年至今,送戏下乡虽缩减为每年九十场,却都是夜场。有时是在辉煌的都市剧院,有时是在简易的露天舞台,一演就是十二年。这些年来,她成功出演了众多剧目,通剧大戏、通剧折子戏、通剧小戏、南通方言说唱、通剧戏歌、越剧大戏、越剧折子戏、黄梅小戏,以及小品、表演唱、歌舞形式等等,演绎日渐成熟;她也舍弃了大量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由于工作,她只能将孩子交由父母照顾,分隔两地,忙碌起来长达二十多天无法相见,有时虽将孩子带在身边,却总是因为排练、表演照顾不到,提及孩子,她满是心疼。
  2018年,何婷婷加入了通州九三学社,平日里应接不暇的创作、表演、出差并未影响到她对组织的热爱。只要在通州,她就会尽可能的参加组织活动,积极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专长,为九三联谊联欢活动献策出力。去年九月,为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通州九三组织社员走进先锋街道花园村,何婷婷也代表组织在“筑梦新时代,奋力新征程”先锋街道花园村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上倾情献唱,受到当地村民广泛好评。
  一场戏的成功演绎映射出的是她背后成倍的付出,她热爱这个舞台,更热爱将作品的价值主旨传达到观众心中,让观众感受到纯净的人格、引发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由她出演的作品蕴含着人性的挖掘、哲学的深度、生活的本质。通剧《瓦匠女人》就是近两年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戏视角独特、富有时代气息,讲述了改革开放后,南通建筑业异军突起,男人们出门闯荡,女人们留守在家的普遍现象,并将背后的瓦匠女人搬到百姓面前,让观众们切实感受到女性的伟大。自2017年3月31日首演开始,《瓦匠女人》就受到了南通电视台、通州电视台、南通日报、通州日报、荔枝网等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赢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通过参加省文化厅主办的江苏省地方戏曲院团现代戏的展演、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和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作品展”的展演,去年1月入选南通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何婷婷本人也获得了南通市首届文学艺术创作大赛戏剧曲艺类新人奖。
  二、冰心一片,在玉壶
  与谷物一样,表演也需要滋养,吸收,生长,给予,才能如涟漪,荡起深远的波纹。如何将通剧老唱腔的几个传统戏恢复起来,用自己的运腔、行腔方法将老腔唱得更优美又不失韵味,如何将关注现实、关注大众、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现状、精神诉求和对未来命运的期盼与希望与艺术作品深度融合,发扬文艺作品正能量,成为了何婷婷深钻细研的方向。
  演出之余,她便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创作。通剧虽是在童子戏这根老树桩上抽出的新芽,但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烦恼。她反复打磨,在通剧老唱腔上进行发展,加入民间小调的元素,把通剧的新唱腔带给了众多观众,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喜欢古老的新通剧,通剧折子戏《烂柯山·痴梦》就是她的作品。她还创作编剧小品,其中,小品《租房风波》获南通市通州区“首届小戏小品大赛”银奖、江苏省“第十一届江苏五星工程奖”铜奖,小品《村支书的星期天》在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比赛中获“节目奖入围”。
  她将舞台不断延伸,积极将南通作品带出市、带出省,向全国观众倾情演绎,宣传南通文化品牌。她所参演通剧小戏《乡间小路》获第八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剧目一等奖并获个人“优秀表演奖”,此作品并获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举办的2014年“长江文化艺术节全国小戏小品大赛”银奖;所演通剧折子戏《烂柯山·痴梦》获第七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铜奖;所演通剧折子戏《敫桂英行路》获全国“戏剧梁祝杯小戏小品大赛·红梅荟萃”“红梅金花”称号。她不断挑战自己,2017年7月随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参加全国艺术精品全国巡演西北行,参演越剧《董小宛与冒辟疆》冒母一角,用成功的演出斩获观众的高度评价,她通过越剧折子戏《红楼梦·焚稿》获第二届“南通市青年演员技能大赛”“十佳演员”称号;参演作品《审舅舅》获全国“戏剧梁祝杯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首届小品相声大赛”小品组第六名;参演的说唱表演《散花》获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缤纷长三角浦东祝桥杯曲艺邀请赛”金奖、“中华诵·长丰杯”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金奖,个人被评为“优秀演员”;2017年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组的录制、2019年参加全国首届“黄河情”小戏小品大赛展演,获“最受观众欢迎奖”、获全国“戏剧梁祝杯小戏小品大赛”剧目一等奖,本人获“优秀表演奖”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2019“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参演剧目奖”。道不远人,2016年6月,她还被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南通市通州区文联评为通州区“优秀文艺工作者”;2019年2月,被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评为“2018年度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三、阴霾之下,吟颂歌
  2020年的冬天尤为的深邃、空旷,举国上下都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中。何婷婷虽不是疫情一线的战“疫”人,但她是一名热爱社会的文艺工作者,更是通州九三学社的一名社员,她努力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以艺术的力量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艺支援”。
  医艺同行,为了讴歌一线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舍身忘死的仁医大爱,经同事填词,她用戏曲的形式创作了通剧《白衣颂》。受疫情影响,剧团无法提供录制上的工作帮助,她只能想办法在家中完成作品,用耳机一遍一遍的唱录干声,用电脑一帧一帧的合成音轨,并在家中书房进行了视频拍摄,条件朴素却是精心制作、完美呈现。乡音悦耳、乡音抒意,这曲用乡音讲述抗“疫”故事的通剧《白衣颂》一经发布便反响很大,为了让更多的通城百姓听到这曲乡音颂歌,通州九三社区委以及广大社员主动积极转发、做好宣传,传递文艺力量,振奋百姓之心。该作品还先后受到九三学社市委、省委、中央推介宣传以及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听,在这个寒冬,她清亮的声音,像一束光流窜在通城的半空中,穿透阴霾,将漆黑的夜空点亮,划破禁闭的玻璃罩,消灭那些残忍的词汇,反抗久压在肩头的重负,凝聚起全社会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传递真情、共克时艰。
  何婷婷的身上流淌着通剧的记忆,如今,16岁就爱上戏曲的她依旧带着最初的纯净和赤诚,努力让通剧活在台上、拥抱未来,她元气满满、意气风发,在这个美瞳时代明眸善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