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九三风采 > 社员风采

疫情面前显担当 抗疫一线写忠诚——记九三学社社员、通州区政协委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亚华

时间: 2020-03-05 阅读次数: 字体: [ ]

  每一次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都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像资深的侦探,利用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功底,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采取抽丝剥茧的调查方式,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传播链条,然后迅速将其斩断。在通州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就有这样一位侦探队队长,他就是九三学社社员、通州区政协委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亚华。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中心侦探队员们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已经四十多天了。
  未雨绸缪 应战备考
  刘亚华,主任医师,曾经历过非典、甲流疫情,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当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立即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动员,组建中心专业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现场流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应急队伍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模拟演练,随时待命。“请所有应急队员立即到三楼会议室进行防控方案的视频培训”,“请所有应急队员到二楼会议室讨论密切接触者排查事宜……”,流调工作群不时传来这样的消息。为提高应急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他常常利用早晚及现场流调间隙,挤出时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包括应急队员的个人防护、疫点消毒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技巧等。
  临危不乱 果断处置
  1月24日,零点的钟声敲响,刘亚华接到了通州区疾控中心急传科的电话,“刘主任,报告1例疑似病例!”他果断作出部署,“立刻通知流调、消毒、检验人员到现场处置!”除夕凌晨的这通紧急电话开启了他抗击疫情的作战模式。由于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个人防护在整个疫情处置的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密不透风的隔离服、N95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靴套、橡胶手套等,这是他和应急队员们奔赴现场的标配行头。尽管穿脱程序非常繁琐,但他每次都要不厌其烦的千叮咛万嘱咐操作规程、严格遵守防护流程。捂上这一身行头,还没动就是一身汗,更不用说动辄三、四个小时待在病房、病家,闷热难受,就是在这种负重的情况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像一个个“侦探”在办案,一丝不苟地问询着每一个细节,从字里行间探寻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的传播环节,然后将现场调查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以最快速度整理成流调报告。流调报告时限性强,报告不仅要详实、准确的反映疫情的情况,甄别密切接触者、确定消毒、隔离范围,更重要得是要对后期的疫情处置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研判确定医学观察的对象和时间,迅速准确的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尽一切可能阻断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完成初步流调报告已经是凌晨5点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回单位,还要继续完善流调报告、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觉已是晚上8:00,刘亚华终于赶到家,陪家人吃上了一顿年夜饭。除夕之夜,刘亚华手中的值班手机不停地响起,窗外,万家灯火收眼底,百姓忧愁上心头,明天,依旧坚挺在防疫一线。
  履职担当 不负使命
  接下来的每一起疫情,他没有坐在办公室电话指导、没有遥控指挥,而是召集应急队员作短暂的集体讨论后,仔细检查、准备行装、迅速出发、奔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无论是深夜几点,他和他的团队总是在第一时间完成报告,为了挤出更多时间投入到现场工作中,他常常是吃在路上、休息在车上、睡在办公室里。他的妻子时常打趣地说:“你在疫情防控一线阻击战,我在家里做后勤保障”,让丈夫能安心、全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从通州区首例病例发生到现在,每一例病例的现场处置、研判分析、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每一次与新冠肺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近距离接触,他最担心的是患者因恐慌而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和线索,他早已忘却个人的风险,牢记的只是人民的健康。他耐心沟通、细心排查,争取不遗漏任何细节和线索,对于密切接触者的确定,既不能有遗漏,又不能过度扩大隔离范围,把握的难度可想而知,丰富的经验、细节的把握,每一次的流调都用足了绣花功夫。
  疫情一日不退,刘亚华一日也不会放松,他和他的团队仍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科学防控,严防死守,坚决打赢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